岩岸岛蜥

Emoia atrocostata   Lesson
   

  76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鉴别特征 额顶鳞1枚;下眼睑具透明睑窗;环体中段鳞30—40枚,第Ⅳ趾趾下瓣35—38枚。生活时背面黑色,有光泽,具许多细小白点。
形态 依据林俊义等(1990)描述。台湾恒春等地5号标本头体长65—82mm,尾长=139%—166%头体长,头长=21.6±1.2%头体长,头宽=14.4±5.9%头体长,头宽/头长=67.2±6.3%,前肢长=31.7±1.7%头体长,后肢长=48±3.4%头体长,前肢长/后肢长=66.2±4.4%。
有上鼻鳞。吻鳞和额鼻鳞相接;额顶鳞1枚;间顶鳞1枚,较小;顶鳞2枚,在间顶鳞之后彼此相接,颈鳞1对;下眼睑有半透明睑窗;颏鳞和后颏鳞各1枚,颔片3对。通身鳞片平滑,环体中段鳞30—40枚。肛前鳞小而多枚;第IV趾趾下瓣31—38枚:尾长可达头体长的1 倍。
据文献记载:菲律宾标本头体长81.5mm,尾长114mm,前肢长25mm,后肢长
37mm;尾长为头体长的1.4—1.8倍,第IV趾趾下瓣35—38枚。
生活时体背黑色,有光泽,具许多细小白点。

生物学

喜栖海岸边潮间地有礁石的地区。以海岸边的昆虫等节肢动物为食。卵生,可能全年生殖,每次产卵2枚,掩埋于沙、土洞中。刚孵出的小岛蜥头体长平均35mm(林俊义等,1990)。

国外分布

国外分布于马来半岛,菲律宾(圣克鲁斯),日本琉球群岛,印度尼西亚至巴布亚新几内亚,澳大 利亚。

国内分布